十四五规划后“三农”新展望

天武咨询  2020-11-11 19:58  阅读 2,178 次浏览 次

下午好,今天借空余时间给各位老板简单梳理有关农业、农村、农产方面内容:首先提两点内容:(1)十四五后新词“新农人”;(2)新经济产业分工与区域产业布局分工;(3)2020年后,农业农村农产新方向。

一、对于农业产业发展与投资,投资周期长、回报率低、风险高、成本大等问题,每每谈起这些话大家屡试不爽。自去年就有关于农业农村发展战略与产业布局分工的研讨。伴随“大平台”、“高技术”、“大资本”等在市场经济体制内横冲直撞、开江拓土、偶立山头,在健全的商品市场中,“小人物”的创新创业在没有资本与技术双重作用去情况下,成功者凤毛菱角。在信息化、互联技术成熟的情况下造成了商品市场半完全竞争,即信息闭塞逐渐褪去。B2C、M2C商业模式拉近交易双方距离的情况下,在产品供应链节点寻求“机会”的难度大有提高。

另外,商品与服务竞争市场在一二三县城市接近饱和的情况下,创新创业者在不能够获得资本青睐于技术支持的情况子下,只能够游离于产品与服务的表面,在财务分析角度看,也就是说创造价值的深度已经很少存在了。所以,在投资与收益脱节的情况下,企业的发展已经不具有其创造价值的作用,简单的“皮毛”作业也只能够养家糊口。

二、就商品市场分工角度来说,这要着重考虑产业布局情况,与区域经济基础、自然环境、人文等综合因素。如果说前20 年资本家在成熟的商品市场与金融资本市场上争相掠夺,那接下来,拥有更多机会的、更大价值的便是在拥有丰厚土地资源的农村农业地区。不难发现,其实在物欲横流、商品市场与经济进入发达发展的时代背景下,注重“用户体验”那些人在满足物欲需求的基础上,便会开始倡导与追求“大健康”,融合这种人性的思考与在哲学角度思考人性及社会发展的潜在逻辑,再结合当下市场、与农业农村的区域、产业发展现状、不难发现得出结论。可将这种结论理解为“土地、食物……”才是”社会存在、发展”的硬通货。

三、从产业布局与国家战略、政策偏向角度来看。农业、农村、农民这“三农”方面问题一直有存在、也一直在发生变革。当产品市场服务机制完善的情况下,从供应链本身性质来看,创造价值的源头,才最有竞争力。

那么问题来了,在宏观情况明细,市场认知透彻的情况下。如何切入、落脚三农,是必须要考虑的。从农民教培、农产品牌化、农业用地流转等角度挖觉,然后再围绕“三农”设计产品方案与服务方案。另外,在熟知政策的情况下。合理利用金融手段、与商业营销手段,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自己再竞争优势上的不足。

特别注意,综上所述,不否定一般性产品、与服务阶段企业所具有的价值与传递、创造价值的能力,但也希望能够透过现象、聚焦行业看本质。
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cdtwzx.com/171.html
关注我们: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:扫描二维码天武咨询的公众号,公众号:twzxjt
版权声明: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

发表评论


表情